EN |
通知公告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广播电视-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时间:2022-03-15 作者: 浏览量:

 

 艺术(广播电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1年)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一)培养目标与学位标准

西安工程大学新媒体艺术学院2015年获批艺术(广播电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专业立足学院戏剧与影视学科下属本科专业开展建设,具有跨学科交叉特色。

1.培养目标

艺术(广播电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以“培养具有扎实的广播电视理论基础和良好的艺术素养、熟练掌握广播电视制作技术的人才”为培养战略,以学生能力养成为基本培养取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备广播电视与新媒体传播系统专业知识和高水平广播电视创作制作技能及良好综合文化素养、适应文化艺术事业和产业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促使专业学位人才培养适应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行业转型升级以及未来人才重大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定位、发挥特色、内涵发展。

2.学位标准

1)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采取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习方式,实行“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时间一般为1学年左右。专业实践可在现场或实习单位完成,时间不少于1年。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一般应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时间不少于1年。

2)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根据《广播电视领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设置,涵盖该领域各专业方向艺术硕士研究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应接受的实践训练、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等方面的相关内容。

本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实习学年学分制,课程总学分应不少于50学分。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包括公共课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分为专业选修课和一般选修课。必修课中公共课不少于8学分,专业必修课程一般不少于34学分,选修课程一般不少于8学分。

3)实践环节

在课程学习阶段融入解决专业实际问题能力训练后,研究生须到行业或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1年。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可结合自身工作岗位任务开展。专业实践须在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进行,实践内容应与专业方向和毕业创作相关,专业实践须在中期考核之前完成。

4)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工作

1)论文开题:硕士生应在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下,完成论文选题。论文选题应来源于专业实际,应有现实针对性、应用性;论文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论文要综合反映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调查研究的能力。学位论文可结合创作作品进行撰写。学位论文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论文选题应符合广播电视领域专业学位教指委的相关要求。

2)中期考核:全面考核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考核规定课程、专业实践、论文开题、中期检查等环节的完成情况及其职业和实践能力。考核通过者,进入下一阶段学习;中期考核不通过者,修改2个月后可以申请再次考核;再次考核不通过者,论文整体进度延期半年。中期考核一般在第五学期完成,以中期检查答辩会方式进行,对研究生综合能力、论文进展、阶段成果、存在问题等进行检查,通过者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

3)毕业创作与毕业展演考核:毕业创作体现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学位申请人应完成独立原创作品且允许其为电视台、网络公开播映的署名作品。作品需体现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创新性,体现申请人对本专业领域方向较为深广的认知和理解,能反映出申请人良好的技术驾驭力、想象力和艺术诠释力,能产生一定的审美功效及社会影响。

毕业展演是对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评价过程。学位申请人都必须参加成果展演,展演期间组织校、内外行业专家进行现场评分,分数低于70分者将推迟本人毕业学位论文答辩。在毕业展演之前,学生必须按《新媒体艺术学院艺术硕士(广播电视领域)研究生毕业成果相关规定条例》中各项具体要求,提交包括《毕业创作策划方案书》在内的一系列相关数字和纸质文件。

4)学位论文:具体要求依据《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20 年修订版)》以及《西安工程大学加强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管理办法》(西工程大研字〔2020〕4号)中有关规定执行。①专业学位论文应与专业实践能力成果紧密结合,论文内容应注重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创作实践研究上,研究课题应有较强的应用价值。论文需要对选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描述与分析基础上,针对本人在专业实践中的问题思考、案例分析、有益探索、方法研究等进行分析和阐述,并能在某方面提出创作实践中的独立见解,体现出研究生一定的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论文在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中能体现出对一定的技术难度或理论深度的分析,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和一定的创新性。③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版式须符合《西安工程大学艺术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论文写作规范》。④论文自开题后的实际工作时间不应少于12个月。学位论文核心部分字数不少于 1.5万字(不含谱例、图表、附录)。

5)毕业及学位授予要求

修满规定学分并毕业考核合格,且在校期间应在规定的专业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学术论文至少 1 篇,或获院学术教授委员会认定的专业奖项至少 1 项,最后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授予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并颁发艺术硕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

(二)培养方向

基于西安工程大学办学特色和资源基础,明确了四个培养方向,如下:

1.广播电视艺术编导

2.播音主持艺术

3.影视动画艺术创作

4.影视美术设计创作

(三)研究生招生、在读、毕业、学位授予及就业基本情况

学位点现有在校生共计24人,2021年度研究生招生24人(全日制24人),其中本科推免生人数5人,毕业人数49人,授予学位人数49人

(四)研究生导师总体规模和结构

本专业学位师资力量雄厚,校内导师在实践经历、学位层次、年龄结构及专业背景方面均具有高水准;校外导师在职业资质、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导师组制探索等方面有突出成效。学位点采用双导师制,现有校内专任教师30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校内导师12人,45岁以下教师2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人;校外行业导师43人,其中正高级17人,副高级3人,人均工作年限达到15年。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位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高素质专硕研究生为目标,大力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切实加强专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强化基层党建。加强专硕党支部建设,选优配强支部书记,不断提升支部组织力。2021年9月17日成立广播电视专业研究生党支部,现有党员8人,其中教师党员1人,学生党员7人,由研究生导师担任支部书记。组织本支部全部党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精神、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内容,增强专硕研究生党员初心和使命意识。

第二加强课程思政。发挥专业课程协同育人作用,不断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志向和职业理想。通过教材选用、教师授课、师生研讨及专业实践等环节充分发挥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职业理想,提升学位点思政教育水平。

第三严守意识形态。学位点所在新媒体艺术学院党委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制定学院有关重大问题政治把关实施办法,在教师引进、课程建设、教材选用、课程教学、学术活动等重大问题上把好政治关。对学院所有学术交流活动进行审查备案。

第四提高队伍建设。所在学院着力构建党政齐抓共管的“三全育人”体系,加强专兼职相结合的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切实发挥辅导员、专硕导师等在全员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强化专硕导师在专硕研究生培养中第一责任人职责,切实发挥导师育人功能。从源头上选好辅导员,加强辅导员日常管理培训和考核,努力提高辅导员队伍素质。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一)课程建设与实施

根据全国艺术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下发《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20年修订版)》等文件本学位点培养方案注重突出研究生需具备广播电视领域的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实践训练与专业能力。本专业学位课程结构调整为:专业基础课(全部专业方向);专业方向课(广播电视艺术编导方向、播音主持艺术、影视动画艺术创作、影视美术设计创作方向)和实践环节课程结构体现了“理论+实践”的专业培养特色强化开放性实践课程建设

(二)导师选拔培训

在导师遴选、培训、管理方面,严格依照《导师招生资格审核实施办法》开展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培训、管理等各方面工作。2021年度本学位点新增遴选校内导师2名,校外行业导师3名先后组织导师参加学院、学校、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的《新入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网络培训》《科学规范导师指导行为建设一流研究生导师队伍》等专题培训,共计培训导师23人次。

(三)师德师风建设
   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学院坚持将思政教育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放在专硕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立德树人教育的持续深入,课程思政的有效推进,激发了专硕研究生的爱国志、报国情,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人文情怀、社会责任和专业素养不断提升。专硕教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做到学思践悟,知行合一。通过座谈会、报告会、交流会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师德师风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提升导师政治素养和师德涵养,严格师德管理。本年度对所有导师进行年度考核,均为合格,无人存在不良师德师风的情况。

(四) 学术训练情况

在学术训练方面,本学位点学生通过参与科研项目、专业竞赛、专业实践和毕业创作等不同方式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学术训练和实践成果,学校通过研究生培养专项资金、导师科研经费及竞赛奖励等途径为研究生提供必要的实践经费保障。

首先,学位点每年都组织研究生参与各类专业学术讲座活动,要求至少参加专业学术讲座 10次,学生通过此活动可以有效锻炼自己的表达以及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其次,每位导师都会定期开展导师组会,研究生可以在导师组会环节提升自身学术素养。同时,研究生可以在导师项目经费的资助下,参加国内以及国际相关学术会议,进而了解所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增长见闻及知识面。2021年本学位点学生在全国各类专业赛事中共有14人次获得奖项。

(五)学术交流

1、依托学院良好的国际国内平台积极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本学位点依托所在学院中巴经济走廊文化艺术研究所等交流平台,为师生提供各种国际学术交流机会,提升学术水平。2021年组织研究生参加了伊朗著名女导演纳吉斯•阿贝耶的有关电影创作的学术报告与研讨,西安美术学院黄向东教授的“在新媒介发展与如何使自己研究方向介入时尚与引领时尚”学术讲座等。

2、积极组织研究生参与各类专业学术会议。本学位点多名研究生本年度参加了中国社会学学会举办的“社会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2021年学术年会、第二届西京智媒体国际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通过撰写学术论文参会使学生的学术素养及科研能力得以进一步提升。

(六)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建设

通过各类导师科研项目及校企合作项目加强科教及产教融合,通过全覆盖的项目训练提升研究生的科研与实践能力。获批建立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全媒体产教融合基地,与西安丑牛物联网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建立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宝鸡千阳县文化馆合作建立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目前学位点各类科研平台和实践基地已达20个,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有利的专业条件和行业资源。

(七)研究生奖助

在奖助学金方面,本年度,学位点依照《西安工程大学新媒体艺术学院研究生管理工作条例》《西安工程大学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发放国家助学金人数共计56人(含21届毕业研究生),金额共计16.8万元,学生覆盖率达到98.24%。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一)人才培养

学位点结合所在学院“为国家数字内容行业培养专业人才”定位的基础上,严格管理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1、以赛促学,以创作促研究,通过参加高水平专业竞赛提升研究生科研与专业实操水平。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创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通过高水平赛事进行成果验证,使学生通过学习、研究、实践、参赛一体化的训练全面提升专业科研和实践能力。2021年《安塞民间绘画数字美术馆的构建及传播渠道研究》《红色文化的魅力》等多部学生作品在第五届国青杯艺术设计大赛、第十二届蓝桥杯视觉设计大赛等赛事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充分证明了本学位点专业教学实践改革的成果。

2、大力推进科研项目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积极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发挥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的高校职能。通过《全媒介视域下西安红色文化遗产视觉传播力提升研究》等高水平项目,本学位点师生积极开展有关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地方民俗文化等领域研究和创造性实践,为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师生作为主创参与的校企合作主旋律广播剧《杏林春暖》(央广播出)等项目不仅很好地实现了服务地方经济的高校职能,也创造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二)课程建设

1、依托校、院两级办学优势,突出广播电视领域特色,主动进行方向停转改结合我院本科专业优势调整方向为广播电视艺术编导方向、广播电视艺术制作方向和广播电视语言艺术方向。

2、优化课程体系,突出课程设置特色。新增方向课程专题选修课拓展研究生专题实践内容。明确开放性实践课程的内容、要求和考核细则,加强开放性实践课程执行的过程质量管理,保障成果的独立原创性和严肃性,制定了《艺术硕士(广播电视领域)开放性实践学分认定办法》等一系列专项制度。

(三)教师队伍

1、外引内培,完善校内导师遴选和管理制度。

院、校两级深入实施外引内培提升计划校内外导师团副导师等措施,实施导师评、聘分离遴选和导师年度考核制度近三年新增导师人数2校外导师10尤其通过外引,引进本领域教育背景的副教授导师2名和被学校聘为副教授的博士2名(中国传媒大学1名和北京电影学院博士1名)并成校聘副教授内培先后3名教师晋升为副教授,有4名教师攻读在职博士学位,并且因获批教育部基金项目负责人被遴选为研究生导师2名

2.大力引进校外行业导师,进一步落实“双导师”制。

本学位点培育广播电视领域艺术硕士采用“双导师”制,随着招生人数的逐渐增加,研究生培养需要的行业导师也随之需要增加。2021年学位点从陕西广播电视融媒体集团、延安市安塞区文旅局等单位,引进具有高级记者等行业高级职称或担任总监、副总经理等企业工业高级职务的校外行业导师3名,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优质的行业资源。

(四)科学研究

2021年积极采用导师培训、教学研究、学术交流和制度激励等方式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申报与研究,制定了《新媒体艺术学院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培育、申报与管理办法》,有效提升了硕士生导师教育研究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1.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生教学成果奖等方面,学位点本年度立项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教学改革项目3项,获 “纺织之光”2021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

2.在科研项目方面,高水平科研项目取得新突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1项,省级项目11项,本年度学院累计科研到款900余万元,本学位点总计科研到款310.26万余元,其中纵向科研到款24.5万元,横向科研到款285.76万余元,为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实现了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一)学位点自我评估进展

1、培养特色鲜明

本学位点立足于艺术学和戏剧影视一级学科交叉点,结合当前数字内容行业传媒人才需求,优化国际国内教育教学及行业资源配置,积极打造科研与教学实践基地,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强、行业适应能力强的广播电视艺术硕士人才。

2、培养过程规范

本学位点对照全国艺术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统一要求,设定专业学位必修课程,并结合本学位点所在院校传统优势学科基础开设特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运用专业技能更好地传播中华文明的责任意识。在保障理论教学质量的同时切实开展实践教学,与行业企业协同育人,通过半年的行业实践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行业综合实践能力。

3、培养质量合格

本学位点培养学生整体质量较好,学生毕业后能够运用专业技能积极服务社会,对学位点整体满意度较高。

(二)学科自我评估问题分析

2021年1月,本学位点完成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并坚持以评促建,对标水平评估及周期性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对学位点各方面开展积极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也发现一些要改进的问题其中主要体现为如下两个方面

1.加大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力度,特别是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由于本专业生源跨校、跨专业考生居多,学生在专业基础理论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需要进行一定的专业回炉,故需相对加强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比重;同时,可聚焦优势领域:在立德树人理念下,可引导学生选修本专业外其他三个专业方向课程,加强研究生培养的自主性和多元性。

2.紧跟学科前沿,学术讲座与业务实践则作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提升阶段,需注重引入讨论式教学方法,增加前沿性和探索性内容。通过与业界的高度配合,完成广播电视艺术硕士培养的职业对接。

(三)学位论文抽检、盲审情况

1.学位论文质量管控严格

本学位点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新媒体艺术学院学位论文质量管理实施细则》《西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西安工程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管理条例》等制度对学位论文环节进行全程监控与质量保障管理,注重学位论文质量管控,严格规范学位论文选题、中期考核、预答辩和答辩等论文培养环节工作,强化导师指导主体责任,提升了论文整体的规范性和质量。

2.学位论文盲审通过率高

2021年度我院硕士学位论文均进行100%院级盲审。本学位点共毕业硕士研究生49名,均按照《新媒体艺术学院学位论文质量管理实施细则》对其学位论文进行全程监控及质量保障管理。所有论文参加了院、校、省三级学位论文抽检,其中,院级100%抽检并获100%合格,校级抽检14名同学,学位论文均合格,省级未抽检。

(四)学位论文抽检、盲审问题分析

学位论文的质量总体中等偏上,毕业创作完成度较好,大部分学位论文选题与学生在读期间的案例分析、研究报告及实习经历有关,另有小部分学位论文选题来自实践中的理论思考。部分学位论文对解决行业现实发展问题有参考作用,尤其表现在实务性案例研究、行业新现象研究。学位论文的选题与研究体现了本专业学位培养目标中服务社会、解决社会发展现实问题的学科意识,凸显了本专业培养特色。

六、改进措施

(一)改进思路

根据国家陕西省及学校的“十四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升学位点高质量建设水平首先,进一步提升学位点课堂及实践教学质量,其次,提升导师队伍业务水平和科研成果水平,从而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具体举措

第一,紧跟前沿,适应学科发展需要。以学科前沿为主要导向,适应行业变革需求,产学研结合,设置相应课程。以教材和课程建设为抓手,加大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力争在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等各方面积极推进改革,建立案例教学库,进一步深化产教科教融合力度。

第二,加大研究生学术交流力度,采用一定的激励措施和政策保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强化导师的指导责任与义务,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