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间:2025-07-24 作者: 浏览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要求,落实教育部关于暑期社会实践“知行合一、以知促行”的工作部署,7月15日至7月18日,新媒体艺术学院“探古寻珍,共护文明瑰宝”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青铜器之乡”陕西宝鸡,开展沉浸式文化探访与传承实践之旅,用青年行动为文明守护注入青春动能。
第一站,团队成员们走进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依次探访“青铜之乡”“周里之邦”“帝国之路”“智慧之光”四大展馆。在讲解员的细致解读下,大家不仅理清了各展馆间脉络相连的历史逻辑,更近距离观摩了青铜器时代的兵器、乐器、食器、车马器等各类文物。第二站抵达宝鸡秦腔博物馆后,团队成员从“历史溯源”到“经典再现”,系统了解了秦腔(陕西梆子)作为中国汉族最古老戏剧的悠久历史与文化地位。在沉浸式互动体验环节中,成员们积极与千年文明对话,面对“秦腔角色行当”互动屏,感受科技与传统戏曲融合的奇妙;在场馆拿起传音器聆听地道的秦腔唱段,在高亢激昂的唱腔中体会关中人民的豪迈性情。这一刻,秦腔不再是书本上的“非遗符号”,而是可触、可感、可共情的鲜活文化。
参观与体验是起点,让文化“走出去”是团队的核心目标。实践队结合专业所长,团队成员将实践中的所见所闻转化为传播力量:通过拍摄文物细节照片,捕捉青铜器纹饰与秦腔元素的美学价值;策划制作系列短视频,用生动有趣的形式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解读秦腔的文化内涵;跟随志愿者深入学习秦腔文化,挖掘秦腔角色行当、服饰道具的奥秘,用行动让更多人走进秦腔、了解秦腔。
此次宝鸡之行,不仅让团队成员深化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更在实践中提升了团队成员的文化素养和实践能力。未来,成员们将继续深耕文化传承之路,以青春之力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续航”,以专业之长扩大文化传承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非遗与文物保护工作,让文明的火种代代相传,让历史的根脉永续生长!
撰稿:王奕睿 姜北
图片:洪君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