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学科设置

首页 · 教学 · 研究生教学 · 学科设置 · 正文

新闻与传播-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时间:2022-05-14 作者: 浏览量: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1年)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一)学位点概况

西安工程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置于新媒体艺术学院,立足学院戏剧与影视学科下属本科专业开展建设,具有跨学科交叉特色。学位点于2015年开始招生,每年招生规模约20人,包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

(二)培养目标与学位标准

1、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社会责任意识,具有扎实的新闻传播理论功底与专业技能、创新精神与国际视野,适应全媒体时代社会与行业需求,能在媒体与企事业单位等相关部门或领域从事新闻实务、新媒体运营、数字内容生产和文化传播等岗位工作的应用型、高层次新闻传播专门人才。

2、学位标准:

1)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

本学位点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实行双导师负责制,全日制学生采取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2)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本学位点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学时和学分的对应关系为18学时计为1学分。课程学习原则上不超过1年。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课程不少于25学分,专业实践不少于9学分。

课程设置包含学位课与非学位课,学位课包括公共课8学分、专业课10学分,非学位课即专业选修课10学

3)实践环节

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在课程学习阶段融入解决专业实际问题能力训练后,研究生须到行业或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保证不少于0.5年的专业实践。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研究生必须在导师组指导下制定专业实践计划,进行专业实践,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专业实践报告经导师组和实践单位审议通过,学院审核后,获得相应学分。

4)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开题在全部课程学习结束合格后进行。学位论文开题通过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要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题必须有一定的创新性。学位论文须符合学界共识的学术规范、标准及体例,杜绝剽窃和一切不端的学术行为。行文中应做到概念清楚、层次分明、文字简练。论文字数不少于2万(不含谱例、图表)。

5)培养环节

1)论文开题

硕士生应在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下,完成论文选题。论文选题应来源于专业实际,应有现实针对性、应用性;论文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论文要综合反映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调查研究的能力。学位论文可结合调查研究、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内容撰写。学位论文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选题应符合各专业学位教指委的相关要求。

2)中期考核

全面考核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考核规定课程、专业实践、论文开题、中期检查等环节的完成情况及其职业和实践能力。考核通过者,进入下一阶段学习;不通过者,修改2个月后可以申请再次考核;再次考核不通过者,论文整体进度延期半年。

6)毕业及学位授予

1)论文答辩要求

毕业考核主要以学位论文答辩的形式进行。学位申请者,在修学规定课程和获得规定学分的同时,须完成学位论文提交和论文答辩的毕业要求。学位论文答辩作为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申请人专业水平的评价依据。学位论文答辩体现申请人对应用专业技能所表现出的综合素质、理论思考及阐述能力。

2)毕业考核委员会

由相关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毕业考核委员会,考核学生学位论文答辩是否达到合格水平。毕业考核委员会一般由3-5人组成。

3)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毕业考核合格者,经西安工程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颁发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

(三)培养方向

本学位点设置新媒体品牌策划与传播、口语传播、“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三个研究方向。

(四)师资队伍

学位点采用双导师制,现有校内专任教师14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校内导师5人,45岁以下教师1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校外行业导师28人,来自行业企业的23人,高校及其他单位5人,人均工作年限达到15年。

(五)研究生招生、在读、毕业、学位授予及就业基本情况

2021年学位点192021级在校生共60人,各级学生分布情况如下:

年级

总人数

全日制

非全日制

2021

16

16

0

2020

24

22

2

2019

20

20

0

合计

60

58

2

2021年学位点招收入校新生16人,均为全日制学生,其中推免生4人。21届共毕业学生33名,均获得硕士学位,就业情况良好。2021年度本学位点在师资队伍、科学研究教学成果、平台基地、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本学位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研究生党组织建设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立场坚定、学风优良、素质全面的专业硕士研究生。

(一)优化研究生党组织结构,选优配强支部书记,提升基层支部建设水平。

2021年原先研究生按年级划分的党支部,按照支部委员会换届流程如期完成了换届,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变更为按专业划分的党支部。新成立的新闻与传播研究生党支部共有正式党员28名,预备党员5名,其中本年度发展党员4名,预备党员转正3名,符合党员培养和发展的程序要求。支部书记由原先辅导员担任改为由研究生导师担任,以更好地加强导师与研究生的密切联系,及时掌握研究生思想动态,积极引领研究生党员及支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二)以多种形式开展理论学习,加强研究生党员党性修养。

2021年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精神、来陕考察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积极开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传播正能量。支部组织党员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用好延安、照金、马栏等党史资源,发扬延安精神弘扬红色文化深入开展“为师生办实事”主题党日活动,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加强课程思政,采用多种方式强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教材选用、教师授课、师生研讨及专业实践等环节充分发挥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职业理想,提升学位点思政教育水平通过举办主题班会、视频学习、交流讨论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校园、关注他人,特别是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冠疫情、国际局势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正确的立场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四)充分发挥导师和辅导员齐抓共管的合力作用,提升教师队伍思政教育工作水平。

加大导师培训力度,强化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主体意识,切实发挥导师育人功能从源头上选好辅导员,加强辅导员日常管理培训和考核,努力提高辅导员队伍素质。形成一支导师与辅导员专兼职相结合的思政工作队伍切实提升研究生思政教育水平。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一)培养方案与课程建设

本学位点根据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的统一要求,制定并完善培养方案,设置相关专业学位课程、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各环节。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18学时计为1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课程不少于25学分,专业实践不少于9学分。所有课程均制定有完整的课程大纲,目前均已在教学实际过程中落实。

本学位点注重提升课程质量,凸显办学特色,加大课程思政力度。2021年度共开设专业课15《传媒创意与策划》将新闻传播专业与当下前沿的新媒体发展、创意文化传播相结合,积极培养学生全方位的新闻传播素养与实践技能;《图文版式编辑艺术》课程结合本校具有一定优势的设计学学科基础,在课程中融入设计类课程元素;《“丝路”文化专题研究》《长安历史文化研究》课程结合西安“丝绸之路”地缘优势及本学位点国际化交流办学的特色,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觉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新闻与传播专业知识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导师遴选、培训与师德师风管理

本学位点通过人才引进和在职教师培养,已形成一支实力较为雄厚的导师队伍,通过院校两级制度加强导师遴选、培训等各项工作,为提高学位点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坚实的队伍保障。

1、严格规范导师遴选,扩大行业导师队伍。学位点依照《西安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规定》及新媒体艺术学院《导师招生资格审核实施办法》开展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工作。2021年新增遴选校内导师1名,校外行业导师7名,导师增幅达到32%,且均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行业高级职务,且满足硕士研究生导师条件。

2、积极开展导师培训,提升导师指导水平。根据《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组织导师参加各级培训。2021年组织导师参加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的《西安工程大学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的科研工作基本要求》《科学规范导师指导行为 建设一流研究生导师队伍》等专题培训,共计培训导师48人次,导师综合素质及指导能力均得到进一步提升。

3、严格师德师风管理,不断提升导师思想政治素养与师德涵养。通过座谈会、报告会、交流会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师德师风教育常态化、制度化。2021年新媒体学院全员开展“三风建设”活动,所有导师参与师德师风相关学习、讨论,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年度学位点所有导师考核合格,存在不良师德师风的情况。

(三)研究生学术训练

本学位点研究生通过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专业竞赛、企业实践论文写作和毕业创作等不同方式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学术训练和实践锻炼,学校通过研究生培养专项资金、导师科研经费及竞赛奖励等途径为研究生提供必要的实践经费保障。

1、立足学位点艺术类专业建设基础,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专业竞赛。2021年本学位点学生在“第十二届全国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全国各类专业赛事中共有24人次获得奖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14项。

2、高水平科研、校企协同育人提高学生科研实践能力。2021年度,研究生参与学位点教师获批的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等高水平研究项目13项,各类横向科研项目38项,从理论研究到专业实践均得到了良好的训练,科研能力不断提升。

3、专业实践、毕业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本年度2019级研究生均按照人才培养计划于本年度到行业企业或各类单位宣传部门进行专业岗位实践学习,期间由校内导师和行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得到实习单位的普遍好评;2021届毕业生围绕短视频、纪录片、文化公众号等研究选题实践创作了有关非遗文化、时政新闻、电商直播等内容的音视频作品,部分通过媒体渠道传播,体现了本学位点专硕毕业生良好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四)学术交流

1、依托学院良好的国际国内平台积极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本学位点依托所在学院中巴经济走廊文化艺术研究所等交流平台,为师生提供各种国际学术交流机会,提升学术研究水平。2021年组织研究生参加了伊朗著名女导演纳吉斯·阿贝耶的有关电影创作的学术报告与研讨,西安美术学院黄向东教授的“在新媒介发展与如何使自己研究方向介入时尚与引领时尚”学术讲座等。

2、积极组织研究生参与各类专业学术会议,交流学术成果。本学位点多名研究生本年度参加了中国社会学学会举办的“社会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2021年学术年会、第二届西京智媒体国际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通过撰写学术论文参会使学生的学术素养及科研能力得以进一步提升。

(五)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建设

本学位点通过各类导师科研项目及校企合作项目加强科教及产教融合,以建设多元化的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实现全覆盖的项目训练以提升研究生的科研与实践能力。2021年主力申报获批在校建立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全媒体产教融合基地,此基地是政府、企业、高校联合培养学生,打通行业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壁垒的高水平产教融合基地。本年度还与西安丑牛物联网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建立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目前本学位点各类科研平台和实践基地已达20个,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有利的专业条件和行业资源。

(六)研究生奖助学金

本学位点研究生奖助学金包括学业奖学金与国家助学金两部分。奖助学金的发放激励了学生潜心治学、积极进取,也调动了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教学实践和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1、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制定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办法》《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以及《西安工程大学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办法》《西安工程大学新媒体艺术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秉着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2021年本学位点共颁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累计19人,总金额9万元,学生覆盖率达到31.67%。

2、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按照财政部、教育部《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陕西省教育厅关于研究生助学金管理工作有关要求,以及《西安工程大学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办法》,研究生国家助学金主要用于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范围覆盖学位点研究生招生计划内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2021年本学位点共计发放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累计73人(含21届毕业研究生),总金额35.1万元,学生覆盖率达到100%。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本学位点结合所在学院为国家数字内容行业培养专业人才的定位,严格管理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一) 人才培养

1、以赛促学,以创作促研究,通过参加高水平专业竞赛提升研究生科研与专业实操水平。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创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通过高水平赛事进行成果验证,使学生通过学习、研究、实践、参赛一体化的训练全面提升科学研究和专业实践能力。2021年《安塞民间绘画数字美术馆的构建及传播渠道研究》《红色文化的魅力》等多部学生作品在多项全国性赛事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充分证明了本学位点专业教学实践改革的成果。

2、大力推进科研项目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积极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充分发挥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的高校职能。通过《全媒介视域下西安红色文化遗产视觉传播力提升研究》等高水平项目,本学位点师生积极开展有关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地方民俗文化等领域研究和创造性实践,为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师生作为主创参与的校企合作主旋律广播剧《杏林春暖》(央广播出)等项目不仅很好地实现了服务地方经济的高校职能,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师资队伍

1、引育并举,提高学位点师资队伍水平。

2021年本学位点引进博士1人,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育力度,新增教师攻读博士学位1人,国内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1人,师资队伍学历结构更趋优化,科研水平进一步提升。

2、大力引进校外行业导师,进一步落实“双导师”制。

本学位点培育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采用“双导师”制,落实该项制度是确保专硕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2021年,学位点从陕西广播电视融媒体集团、北京视觉灵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延安市安塞区文旅局等单位引进行业导师7名,具有高级记者等行业高级职称或担任总监、副总经理等企业高级职务,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优质的行业资源。

(三)科学研究

本学位点注重提升教师科学研究水平,为研究生培养和教学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2021年学位点教师高水平科研项目取得新突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1项,省级项目11项,所在学院科研到款总计900余万元,其中本学位点教师作为负责人的项目到款268万余元,为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实现了科研积极反哺研究生培养。

(四)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

1、教学成果。本学位点面向数字内容行业领域培养人才,通过校内外导师共同跨界授课将先进的行业理念融入教学,积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拓展实践培养路径,在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加强课程思政,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也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此基础上,2021年本学位点《以提升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新闻与传播专硕培养探索与实践》荣获西安工程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科研成果。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本学位点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为教师开展科研打下坚实基础。学位点教师本年度获得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科研成果是对本学位点教师科研水平的积极肯定,同时也将进一步激发师生科研创新。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一)学位点自我评估进展

1、培养特色鲜明

本学位点立足于新闻传播和戏剧影视一级学科交叉点,结合当前数字内容行业传媒人才需求,优化国际国内教育教学及行业资源配置,积极打造科研与教学实践基地,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强、行业适应能力强的新闻与传播专硕人才。

2培养过程规范

学位点对照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要求,设定专业学位必修课程,并结合本学位点所在院校传统优势学科基础开设特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运用专业技能更好地传播中华文明的责任意识。在保障理论教学质量的同时切实开展实践教学,与行业企业协同育人,通过半年的行业实践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行业综合实践能力

3培养质量合格

本学位点培养学生整体质量较,学生毕业后能够运用专业技能积极服务社会,学位点整体满意度较高。

(二)学科自我评估问题分析

1师资队伍仍需培养高水平学科骨干

本学位点师资整体教学和学术水平优良不少老师具有行业实践经验,能够胜任研究生指导和教学工作。但从学位点建设及学科长远发展来看,还需培养高水平学科骨干,以引领学位点科研及教学。未来需通过人才引进、教师专业培训、学历提升、高水平访学等多种方式培养骨干。

2、课程建设水平有待提升

本学位点课程设置较为合理规范,基本适应人才培养需要。但仍需加大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力度,同步进行教材建设案例教学开发从而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加大学校教学与行业前沿现状的密切联系,提高教学成果产出。

(三)学位论文抽检、盲审情况

1、严格管控学位论文质量

   本学位点根据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新媒体艺术学院学位论文质量管理实施细则》以及西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西安工程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管理条例》等管理制度对学位论文环节进行全程监控质量保障管理,在规范学位论文题、中、预答辩和答辩等流程基础上强化导师指导主体责任,严格把关学位论文整体规范性和质量。

2学位论文盲审通过率高

2021本学位点共毕业研究生33名,所有论文参加了院、校、省三级学位论文抽检。其中,院级100%抽检并获100%合格,校级抽检学位论文均合格,省级未抽检。

3学位论文抽检、盲审问题分析

从盲审反馈意见来看,学位论文的质量总体良好,毕业创作完成度良好学位论文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度好。学位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论文选题创新不足,论证逻辑不合理,论证不充分等问题。今后还需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导师指导水平,加强对研究生的学术训练。

六、改进措施

根据国家陕西省及学校的“十四五”发展规划本学位点将继续加快提升学位点高质量建设水平

(一) 改进思路

进一步提升学位点课堂及实践教学质量,提升导师队伍业务水平和科研成果水平,完善制度建设和质量保障机制,从而不断提升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人才培养质量。

(二)具体举措

1、根据本专业学位特点,结合数字内容行业人才需求,进一步优化本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不断完善课程体系,细化实践教学、毕业作品标准要求,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系和质量监控机制。

2、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学术骨干以增强学科建设水平,加大导师制度化、常规化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导师育人能力和业务水平。

3、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加大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在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等各方面积极推进改革,同时推进教材建设、案例教学,积极建立案例教学库,为研究生学习提供丰富的线上线下资源。